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八卦與中醫理論探微
一、八卦之源流與基本概念
八卦始見於上古《易經》,由「—」(陽爻)與「–」(陰爻)兩組符號三疊而成八種圖形,分別為:乾(☰)、坤(☷)、巽(☴)、震(☳)、坎(☵)、離(☲)、艮(☶)、兌(☱)。此八象不僅為古人觀測自然之符號系統,更衍生為中醫學闡釋天人相應、陰陽消長之核心框架。每卦對應自然元素及方位如下:
- 乾:象天,屬金,應西北;人體喻為首、陽氣之樞
- 坤:象地,屬土,應西南;人體喻為腹、陰血之母
- 巽:象風,屬木,應東南;人體通於肝膽經氣之動
- 震:象雷,屬木,應東方;人體類比筋脈震顫之象
- 坎:象水,屬水,應北方;人體應腎與津液代謝
- 離:象火,屬火,應南方;人體主心與神明所舍
- 艮:象山,屬土,應東北;人體喻為背、氣機沉降
- 兌:象澤,屬金,應西方;人體通口舌肺氣之宣肅
二、八卦於中醫理論之應用
- 藏象學說之擴展
《黃帝內經》暗合八卦之理,如「離卦屬心」對應火性炎上、「坎卦屬腎」契合水潤下之性。明代張景岳更於《類經圖翼》以八卦配五臟六腑,提出「乾坤為陰陽之本,坎離為水火之宅」,將臟腑氣化功能與八卦動態平衡相繫。 - 經絡氣血之詮釋
十二正經雖未直言八卦,然奇經八脈之循行特性與八卦方位隱然相應。如督脈主一身之陽,類乾卦純陽之象;任脈總任陰脈,似坤卦厚載之德。金元醫家滑伯仁曾以震卦釋肝經風動之病機,巽卦喻膽腑決斷之功。
三、推拿穴位「內八卦」考證
見載於《針灸大成·小兒按摩經》,位於掌心週圍,依后天八卦位分佈八穴(非現代解剖定位),主治範疇以氣機升降失調為主:
- 運卦手法:順運(自乾至震)可降逆止嘔,逆運(自兌至艮)能升清消脹
- 配卦施治:如離宮發熱配清天河水,坎宮虛寒用溫補脾土
此術式融合「掌心為內景投影」之全息思想,實為易學象數與經絡腧穴結合之典範。清代《幼科鐵鏡》進一步發展「分宮辨卦」診法,從掌色變化推斷病位所在卦象。
四、八卦與五運六氣之會通
運氣學說中,八卦可對應客主加臨之氣化現象。如巽卦司天則風氣偏勝,易現肝風內動;坎卦在泉多見寒水為病。清代黃元御於《四聖心源》創「八卦氣機周流圖」,以震巽主升、艮兌主降,闡釋人體氣化圓運動之理。
此套象數模型非僅機械對應,實為動態時空觀下,古人建構生理病理演繹系統之思維工具,值得深入考掘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