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胞寒不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胞寒不孕

病證名,屬不孕症類型之一,又稱「宮冷不孕」、「胞冷無子」、「子臟冷無子」或「下部冰冷不孕」。此證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腎陽虛衰,胞宮失於溫煦;或經期不慎調攝,風寒之邪客於胞宮,致使胞宮寒凝,難以攝精成孕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陽虛寒:素體腎氣不足,命門火衰,陽氣虛弱,不能溫養胞宮,致胞宮寒冷,難以攝精成孕。
  2. 風寒侵襲:經期或產後調攝不當,寒邪乘虛侵入胞宮,寒凝血滯,阻礙氣血運行,影響胚胎孕育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要症狀:小腹寒冷,形寒肢冷,月經後期,經血色暗或夾血塊。
  • 腎陽不足者:兼見腰膝酸軟,畏寒肢冷,性慾淡漠,小便清長,夜尿頻多,舌淡苔白,脈沉遲無力。
  • 風寒內客者:兼見小腹脹痛拒按,得熱則減,經行不暢,或伴見白帶清稀量多,舌淡紫或有瘀斑,脈弦緊。

辨證論治

  1. 腎陽虛衰證

    • 治法:溫補腎陽,暖宮散寒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桂附八味丸(即金匱腎氣丸):適用於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之證,以附子、肉桂溫腎助陽,配合六味地黃丸滋陰益腎,使陽氣得補而不傷陰。
      • 溫胞飲(《傅青主女科》):以巴戟天、補骨脂、杜仲、菟絲子等溫腎暖宮,佐以白朮、山藥健脾益氣,使胞宮得溫,氣血充足。
  2. 風寒客胞證

    • 治法:溫經散寒,暖宮祛瘀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艾附暖宮丸(《沈氏尊生書》):以艾葉、香附溫經散寒,吳茱萸、肉桂暖宮助陽,配合當歸、川芎活血調經,適用於寒凝氣滯,血行不暢之證。

相關中醫理論延伸

  • 胞宮與衝任二脈關係:中醫學認為,胞宮為「奇恆之腑」,與衝任二脈密切相關。衝任脈虛寒,可致胞宮失養,影響孕育功能。
  • 「寒則凝滯」理論:寒邪主收引凝滯,易使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月經不調或痛經,長期寒凝則影響胞宮攝精成孕之能。
  • 「腎主生殖」理論:腎藏精,主生殖,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,腎陽不足則生殖機能衰退,故補腎溫陽為治療胞寒不孕之關鍵。

此證的治療需結合體質辨證,針對腎陽不足或風寒內客進行調理,以使胞宮得溫,氣血和調,方能改善不孕之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