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傲冬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傲冬瘡
傲冬瘡,病名。冬季好發之皮炎。出《外科證治全書》卷四。多因寒氣收斂腠理,陰氣不能發越,怫鬱成疾,多發生在秋冬季節。症見項背或周身發瘡,如疥如癬;或如疙瘩作癢,浸水結痂,至春暖即愈。治宜內服荊防敗毒散解表,再以補中益氣湯實表,外搽繡球丸。即冬令皮炎。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卷四:“傲冬瘡,多因寒氣收斂腠理,陰氣不能發越,怫鬱成疾,多發於秋冬季節。症見項背或周身發瘡,如疥如癬;或如疙瘩作癢,浸水結痂,至春暖即愈。治宜內服荊防敗毒散解表,再以補中益氣湯實表,外搽繡球丸。”
傲冬瘡,即冬令皮炎。冬季氣候寒冷,人體陽氣收斂,腠理閉塞,汗孔不通,皮膚代謝功能減弱,皮脂分泌減少,皮膚乾燥,易受外界刺激而發病。本病多發生於秋冬季節,好發於項背或周身,皮損呈丘疹、水皰、膿皰、結痂等,伴有瘙癢。治療以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養血潤燥為主。可內服荊防敗毒散、銀翹散、牛黃解毒丸等,外用紫草膏、地榆散、黃連解毒膏等。
傲冬瘡的病因病機
傲冬瘡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寒邪外侵:冬季氣候寒冷,人體陽氣收斂,腠理閉塞,汗孔不通,皮膚代謝功能減弱,皮脂分泌減少,皮膚乾燥,易受外界刺激而發病。
- 陰虛內熱:冬季氣候寒冷,人體陽氣收斂,陰氣相對旺盛,若陰虛內熱,則陽氣不能外達,腠理閉塞,汗孔不通,皮膚代謝功能減弱,皮脂分泌減少,皮膚乾燥,易受外界刺激而發病。
- 脾胃虛弱: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谷,若脾胃虛弱,則運化失常,水濕停留,濕邪內生,蘊結肌膚,可引起皮膚病變。
- 肝鬱化火:肝主疏泄,若肝氣鬱結,疏泄不暢,則可導致肝火旺盛,灼傷肌膚,引起皮膚病變。
- 血虛風燥:血虛則皮膚失於濡養,風燥則可損傷皮膚,兩者相互作用,可引起皮膚病變。
傲冬瘡的臨床表現
傲冬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皮損多見於項背或周身,呈丘疹、水皰、膿皰、結痂等,伴有瘙癢。
- 皮損可逐漸擴大,融合成片,嚴重者可累及全身。
- 病程慢性,反覆發作。
- 部分患者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乏力等全身症狀。
傲冬瘡的診斷
傲冬瘡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、體格檢查等進行診斷。
傲冬瘡的治療
傲冬瘡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養血潤燥為主。可內服荊防敗毒散、銀翹散、牛黃解毒丸等,外用紫草膏、地榆散、黃連解毒膏等。
傲冬瘡的預防
傲冬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注意飲食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皮膚乾燥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