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暗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暗產(àn chǎn)

病證名
屬中醫婦科「胎漏・胎動不安」範疇,指妊娠未滿一月而胚胎自然殞墮,因胎元初結未形,孕者常不自覺有孕,故稱「暗產」。此概念首見於明代張介賓《景岳全書》,後經清代醫家李樾《達生撮要》進一步闡發,強調其發生與腎氣失固、沖任損傷密切相關。

中醫病機

  1. 腎虛不固
    胎元之結賴腎氣充養,若稟賦不足、房勞過度,或屡孕屡墮,致腎中精氣虧虛,胞脈失於溫煦,無力繫胎,則胎隕下漏。《女科經論》云:「腎脈虛弱者,胞脈不閉,胎無所依。」
  2. 肝鬱化火
    情志不遂,鬱怒傷肝,肝失疏泄則氣機逆亂,郁久化火下擾沖任,胞宮受灼而胎元不寧。李樾指出「浮火搖撼腎脈」,正是描述肝火動搖腎中胎氣之象。
  3. 氣血失和
    氣虛不能載胎,血虛難以養胎,或孕後起居失節、勞倦過度,耗傷氣血,致胎失所養而墮。《婦科玉尺》提及:「血虛子無所養,如魚失水而躍。」
  4. 沖任損傷
    沖為血海,任主胞胎,若經期合房、外傷或宿有癥瘕,可損傷沖任經脈,使胞宮藏泄失常,胎孕難固。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強調:「沖任之氣固,則胎有所載。」

古籍論述

  • 《景岳全書》:「一月之墮,人每謂血熱,不知鬱怒暗耗其陰,房勞潛奪其陽,皆能致之。」
  • 《達生撮要》詳述交合擾動胞門之害:「浮火灼腎,胞門不閉,譬如樹枝未固而風搖之,其果必墜。」

辨證要點
暗產之診,須察患者經候異常。若經血乍多乍少、色質異常(如紫黯夾塊),或經後倦怠腰痠較甚,常為潛在徵兆。古醫家重視「六脈細軟而滑忽澀」之脈象變化,認為是胎元欲墮之兆。

與「滑胎」之別
暗產特指孕極早期之殞胎,與三次以上連續墮胎的「滑胎」不同。然二者病機相通,明代萬密齋《廣嗣紀要》云:「暗產弗覺,屢犯則成滑胎。」提示腎氣久虧者,可能由偶發暗產發展為慣性滑胎。

附:相關中醫術語

  • 殞胎:泛指妊娠期間胎兒殞墮。
  • 胞門不固:指子宮藏攝功能失職,多因腎虛或沖任損傷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