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釘腦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釘腦疔
釘腦疔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疔瘡之一種,特指生於太陽穴附近之疔瘡。此症首載於《瘍醫大全》第三十四卷,其病因病機與一般疔瘡相通,然因所生部位鄰近頭面,故證候表現與治療須格外審慎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釘腦疔多因火毒內蘊、氣血凝滯所致。其誘因或為外感風熱邪毒,或由內傷七情、飲食不節,致使熱毒上攻頭面,聚於太陽穴周圍而成。太陽穴屬少陽經循行之所,此處生疔,易與少陽風火相搏,故局部紅腫熱痛明顯,甚則伴隨頭痛、發熱等全身症狀。
臨床表現
初起患處可見粟米狀膿頭,周圍肌膚紅赤腫硬,觸之疼痛劇烈,逐漸腫勢蔓延,或伴頭暈目脹。若熱毒熾盛,可致瘡頂黑陷,膿液難出,甚則毒邪內陷,引發走黃(即現代醫學所稱之敗血症)。
治療原則
- 內治: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散結為主。常用方劑如五味消毒飲(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)合黃連解毒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),佐以疏風通絡之品,如柴胡、川芎等,以引藥至少陽經。
- 外治:初期宜箍毒消腫,可敷貼如意金黃散或玉露膏;若膿成未潰,則需切開排膿,務使毒邪外泄,避免內攻。
古籍考證
《瘍醫大全》提及此症時,強調其與一般疔瘡治法類同,然因頭面為諸陽之會,血脈豐盛,故治療時需注意「慎用灸法」,以防火助毒勢。另可參照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》對「面疔」之論述,結合局部經絡辨證,調整治療方略。
釘腦疔雖屬外瘍,然其病位關鍵,治療不當易生變證,故歷代醫家皆重視其辨證施治,尤重清解透邪之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