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按摩推拿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按摩推拿法

按摩推拿法為中醫骨傷科及筋傷治療之重要手法,隸屬於「正骨八法」之一。其操作依循《醫宗金鑑.正骨心法要旨》所述「摸、接、端、提、推、拿、按、摩」八法中的後四法整合而成,強調以手部技法疏導經絡、調理氣血,達到「順骨捋筋」之效。其核心理論根基於中醫「筋束骨、骨張筋」的生理觀,認為筋骨損傷必連帶影響週邊經筋與氣血運行。

手法原理與適應症
此法以系統性手法施於患處,循肌肉紋理與經絡走向,先由上而下鬆解筋膜,繼而由下而上導引氣血。具體可分為「按法」與「拿法」兩大類:

  1. 按法:以掌根或拇指腹垂直施壓,配合沉勁滲透,針對穴位或結節處施行,屬「靜中寓動」,能疏通足三陽經氣滯,尤善緩解《傷科補要》所述「骨錯筋韌」之症。
  2. 拿法:以拇指與餘四指對合提捏深層肌群,手法需剛柔相濟,模仿「如握毛筆」之勢,適用於手太陰肺經所過之肩背區域,可解肌腠之攣急。

適應症主要針對近關節骨折(如肱骨外科頸骨折、踝部骨折)及關節內骨折(如橈骨遠端骨折),此類損傷易致經筋「離位窠臼」,通過推拿可使「骨正筋柔」,預防《黃帝內經》所言之「氣血以從,痹症乃除」。

療效機制
根據中醫理論,其作用層次可分為三:

  • 形層(筋膜):松解《靈樞.經筋》所述「支而橫者」的筋膜黏連,恢復「宗筋主束骨」功能。
  • 氣層(經絡):通過手三陽經皮部刺激,促進「衛氣」輸布,改善《醫林改錯》強調的「血瘀得消」。
  • 神層(氣血):調動督脈陽氣,助「腎主骨」之功能,契合《正體類要》「氣血生化為骨折癒合之本」的論述。

臨床搭配「拔伸牽引」等整復手法時,更能彰顯「動靜結合」之效,對於預防後期關節僵直(古稱「筋結」)具顯著優勢,實為「以手法代針藥」的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