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按摩博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按摩博士
按摩博士為古代醫學教育中之專職名銜,始設於隋代,專司按摩與正骨技術之教授與傳承。隋朝時置二人,然具體官階未載;至唐代,改設一人,官階定為從九品下,隸屬太醫署,為官方醫學教育體系之一環。其職責主要為督導按摩科教學,指導生徒研習導引、按蹻等技法,並傳授筋骨損傷之診療要領。下設按摩師、按摩工等輔助人員,協同進行臨床實務與技藝訓練。
從中醫理論而言,按摩(又稱推拿)屬外治法範疇,以手法調節經絡氣血、鬆解筋結為核心。《黃帝內經》記載「形數驚恐,經絡不通,病生於不仁,治之以按摩醪藥」,強調其疏通經脈、平衡陰陽之效。按摩博士所授內容,當涵蓋「按法、摩法、推法、拿法」等基礎手法,並結合《諸病源候論》所載導引養生之術,輔以正骨技術如「端提、捺正」等,以治療跌撲損傷或筋骨錯位。
唐代太醫署將按摩科列為四大專科之一(與醫、針、咒禁並列),反映當時對手法醫療之重視。按摩博士除技術傳授外,亦需通曉《傷寒論》《備急千金要方》等典籍中相關理論,使生徒明瞭「手法與臟腑相應」之理,如《金匱要略》所述「膏摩」配合藥熨,以增強療效。此職位之設置,體現中醫「醫武同源」特色,融合武術整復與醫學理論,為後世傷科發展奠定基礎。
(按:隋唐時期按摩科教學內容,或可參照《唐六典》所載「按摩生習消息導引之法」,兼習骨傷病症之辨證處置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