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按脊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按脊法
按脊法為中醫傳統推拿手法之一,亦稱「點脊法」,屬按蹻術範疇。此法以手指或手掌施力於脊椎及其兩側經絡穴位,通過調節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氣機,達到舒筋通絡、調和臟腑之效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脊椎為「督脈之所循」,督脈統攝一身之陽,與六陽經相聯屬,故有「陽脈之海」之稱。脊椎兩側為足太陽膀胱經第一、二側線所在,分布五臟六腑之背俞穴。按脊法透過外力刺激,可疏通經氣、調節陰陽平衡,進而影響相應臟腑功能。
操作要點
- 施術部位:以脊椎棘突(椎骨突起處)及旁開1.5寸(膀胱經第一側線)、3寸(第二側線)為主要操作區域,依病症選取相應節段。
- 手法運用:
- 指按法:拇指或中指指腹垂直下壓,力道由輕漸重,配合揉法以緩解局部肌肉緊繃。
- 掌按法:以手掌根部或魚際施力,適於胸腰段大範圍鬆解。
- 經絡配穴:常配合按壓夾脊穴(華佗夾脊)、背俞穴(如肺俞、肝俞、腎俞等),強化經氣傳導。
適應機制
按脊法之效,源自「經絡所過,主治所及」理論。其作用包含:
- 行氣活血:改善脊椎周邊氣滯血瘀,緩解肩背僵痛。
- 調整臟腑:透過背俞穴刺激,間接調理內科疾患,如脾胃虛弱、失眠等。
- 復位鬆筋:輕度矯正小關節錯縫,輔助舒緩筋絡攣急。
此手法須基於中醫辨證論治,施術時講究「力透而勿傷」,需熟稔解剖位置與氣血運行之理,方能契合「不通則痛,通則不痛」之治療原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