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嗌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嗌絡

嗌絡,意指咽部的脈絡,首見於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,為中醫對咽喉部位經絡分布的專有稱謂。在中醫理論中,咽喉為「諸經之會」,乃多條經脈循行交匯之處,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,尤與肺、胃、腎等臟腑功能相連。

經絡聯繫與生理功能

  1. 經脈循行

    • 手太陰肺經循咽喉,主司呼吸與聲音,肺氣宣發失常易致咽喉乾癢、嘶啞。
    • 足陽明胃經沿喉嚨入缺盆,胃火上炎可致咽喉腫痛。
    • 足少陰腎經挾舌本,腎陰虧虛常見咽乾、喉痹。
    • 任脈衝脈亦上行至咽喉,與氣血津液輸布相關。
  2. 氣血津液濡養
    咽喉需氣血津液滋潤,若肺胃熱盛或陰虛火旺,津液耗傷,嗌絡失養,可見紅腫、疼痛或乾燥。

病理表現

  • 實證:多因外感風熱或肺胃熱盛,症見咽喉腫痛、充血,脈絡顯露,舌紅苔黃。
  • 虛證:常見於腎陰不足或肺陰虧虛,咽喉乾澀、微痛,伴見潮熱、舌紅少苔。
  • 氣滯血瘀:久病或情志不暢致氣血瘀阻,嗌絡晦暗,吞咽不利,舌見瘀斑。

嗌絡之診察為中醫辨證要點之一,透過觀察咽喉色澤、脈絡形態及伴隨症狀,可判斷病性虛實與相關臟腑病機,為臨床用藥(如清熱解毒、滋陰降火等法)提供依據。

(註:本文僅述中醫理論,不涉臨床建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