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疔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疔疽,又稱疔瘡、疔癰,是指鼻下及兩腮焮腫生瘡。因其症似疔形如無頭疽故名。出《外科證治準繩》卷三。本病多因飲食不節,火毒蘊結而發。證見初起時局部焮腫,疼痛劇烈難忍,質硬如釘著骨不移,嚴重者全身寒熱,口噤如痙狀,或噁心嘔吐,煩躁譫語,易發邪毒內攻,以致昏迷不省人事者。治參疔瘡,不可妄用刀針。
疔疽的症狀
疔疽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局部焮腫、疼痛劇烈、質硬如釘著骨不移,嚴重者全身寒熱、口噤如痙狀、或噁心嘔吐、煩躁譫語,易發邪毒內攻,以致昏迷不省人事。
疔疽的治療
疔疽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用金銀花、連翹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清熱解毒之品;可用乳香、沒藥、冰片、地丁、紫花地丁等消腫止痛之品。
疔疽的預防
疔疽的預防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之物,以免引起腸胃積熱,火毒內生。另外,還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,以免耗傷氣血,導致正氣不足,不易抵禦外邪。
疔疽的危害
疔疽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,如全身寒熱、口噤如痙狀、或噁心嘔吐、煩躁譫語,易發邪毒內攻,以致昏迷不省人事。因此,一旦發現疔疽,應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疔疽的食療方
疔疽的食療方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金銀花粥:金銀花30克,粳米100克。將金銀花洗淨,加水煎煮,取汁去渣,加入粳米煮粥。每日1劑,分2次服用。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- 連翹飲:連翹15克,黃芩10克,大黃6克,生甘草3克。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,取汁去渣,分2次服用。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- 地丁湯:地丁30克,紫花地丁30克,冰片3克。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,取汁去渣,分2次服用。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疔疽的注意事項
疔疽患者在治療期間,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飲食要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之物。
- 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。
-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局部清潔,避免感染。
- 定期複查,以便觀察病情發展。
疔疽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一旦發現疔疽,應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