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疔瘡走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疔瘡走黃,又名癀走,是疔瘡的一種嚴重併發症,是指疔瘡的毒邪迅速走散而入於血分,使全身出現寒慄高燒,神志昏憒等險證。
疔瘡走黃多因患疔瘡毒甚,正氣內虛;或因火熱毒邪熾盛,又失於防治,促成火毒外散而侵入血分,繼攻內臟而成。
疔瘡走黃的症狀表現為:疔瘡瘡頂由紅腫高起而轉里陷,有膿而轉為膿減或無膿,腫勢趨於散漫,迅速向四周擴散等局部證候轉輕,而全身症狀加劇。此刻患者多急起寒熱頭痛,胸悶煩躁,噁心嘔吐,舌僵口乾,舌絳苔黃,或便秘,或腹瀉,小便赤澀,脈洪數。若失控則可轉入神昏譫語,甚至抽搐痙厥。
疔瘡走黃的治療,宜清熱解毒,活血涼血之劑。內服可選五味消毒飲;偏於熱者可內服黃連解毒湯加大黃等;重證者可選用解毒大青湯;若神志昏潰,則宜內服七星劍湯,或疔毒復生湯。外治參見疔瘡條。
癰疽疔腫之膿已成者,均宜儘早切開排膿,排膿不暢者,應切大口並以紙捻或紗條引流,使膿通暢外出。特別顏面、鼻唇三角處之疔毒,切忌擠壓,否則易成走黃與癰疽內陷之膿毒血症。慎之慎之。
以下是《仙傳外科集驗方》卷六中關於疔瘡走黃的記載:
疔走,疔毒走入血分之險證。
治法:清熱解毒,活血涼血。
方藥:五味消毒飲。
若偏於熱者,加黃連解毒湯大黃。
若重證者,用解毒大青湯。
若神志昏潰者,用七星劍湯,或疔毒復生湯。
外治:用疔瘡散,加黃連粉、大黃粉、冰片調敷。
疔瘡走黃,病情危重,患者多有生命危險,應及早治療。
疔瘡走黃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不熬夜,保持充足的睡眠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如果發現疔瘡,要及早治療,不要自行擠壓,以免引起感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