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埃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埃溽

埃溽,中醫名詞,指土氣濕潤。《素問.六元正紀大論》:「太陰所至為埃溽,少陽所至為炎暑。」

埃溽是土氣的表現,土氣主沉降,所以埃溽也具有沉降的特點。埃溽的沉降,會導致水濕停留,從而引起水濕內停、水濕外溢等病理變化。

埃溽的病理變化,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水濕內停:水濕內停會導致痰飲、水腫、腹脹等病症。
  • 水濕外溢:水濕外溢會導致皮膚濕疹、水痘、黃疸等病症。
  • 其他病理變化:埃溽還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、經絡阻塞、臟腑功能失調等病理變化。

埃溽的治療,主要以健脾利濕、化痰祛濕為主。可以使用蒼朮、白朮茯苓、澤瀉、薏苡仁等中藥進行治療。

埃溽的預防,主要以飲食調養、起居調養、情志調養為主。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。起居上要注意早睡早起,不熬夜,不暴飲暴食。情志上要保持心情舒暢,不生氣,不焦慮。

埃溽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症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