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疔瘡急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疔瘡急候

疔瘡急候,乃中醫外科證候名,指疔腫發展迅速而險惡之病理表現。其特徵為局部腫勢急劇變化,色澤與形態異常,多預示病情轉重,屬疔毒內攻、邪盛正衰之危象。

證候特徵
依《外科證治準繩》卷二「疔瘡」所載,急候之演變可分三期:

  1. 初期(五日):患處色微青,腫形緊束,根盤稍硬,毒邪始聚。
  2. 中期(六日):色轉深青,腫勢擴散而緊硬加劇,熱痛明顯,火毒熾盛。
  3. 後期(七日):瘡色黯黑,形若魚臍或如灸瘡凹陷,膿腐難化,此為毒陷血分、氣滯血瘀之危兆。

病機分析
疔瘡急候多因火毒壅滯、經絡阻塞所致。其毒邪性質猛烈,易走黃(即疔毒散入營血),或內攻臟腑。若見瘡頂黑陷、周圍紫黯、漫腫無頭,兼見高熱、煩躁、神昏等症,乃毒邪內陷心包之象,屬「疔瘡走黃」之重症。

中醫辨證要點

  • 辨色澤:青紫轉黑,提示血分熱毒深重。
  • 察形態:如魚臍狀或灸瘡樣凹陷,多為毒邪腐蝕肌腠。
  • 審兼症:伴隨壯熱、口渴、脈洪數者,屬陽明氣分熱熾;若神昏譫語、斑疹隱現,則為熱入營血。

此證候歷代醫家視為疔瘡惡化之關鍵轉折,臨床須緊扣毒邪深淺與正氣盛衰,以決治法緩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