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丁仲麟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丁仲麟
丁仲麟,字次翔,清代山東濰縣人。早年習儒,後轉而潛心醫道,精研岐黃之術,終成一方名醫。其行醫之地主要於歷下(今山東歷城),醫術精湛,常與同道論醫,見解獨到,於溫病理論尤有發揮。
丁氏深諳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之旨,並結合臨證經驗,對溫病學說頗有建樹。所著《溫病發蒙》一書,旨在闡發溫病之病因、病機及治法,補前人之未備。書中強調溫病與傷寒之別,提出「溫邪上受,首先犯肺」之論,與後世葉天士「溫熱論」觀點相呼應,顯示其對溫病傳變規律的深刻認識。惜該書未能廣傳,內容散佚,然其學術思想仍可從清代醫籍之引述中窺見一二。
丁仲麟臨證重視辨證施治,尤擅處理外感熱病。其治溫病,主張清熱透邪為先,兼顧護陰,用藥輕靈透達,避免辛溫助熱。對於熱入營血之證,提倡涼血散血之法,與吳鞠通《溫病條辨》所論頗有相通之處。此外,他對濕溫、暑溫等時令病亦有獨到見解,強調「分消走泄」與「透熱轉氣」之重要性,對後世溫病學派影響深遠。
丁氏醫術與理論,雖因著作失傳而未能系統留存,然其於清代溫病學發展之貢獻,仍為中醫史所銘記。其融合傷寒與溫病之思路,亦反映清代醫家對熱病辨治的創新探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