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丁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丁腫
丁腫為中醫病名,其涵義因典籍記載不同而有所差異,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:
1. 喉科之丁腫(懸丁)
據《喉科紫珍集·卷上》所載:「丁腫號曰懸丁,點秘藥,服清咽。」此處「丁腫」專指「懸丁」,即懸壅垂(喉嚨後方之小舌)腫脹之症。其病因多與風熱上攻、肺胃積熱,或外感邪毒有關,症見咽喉腫痛、吞嚥不利,甚則呼吸受阻。治療上,外用以清熱解毒之秘製藥末點患處,內服則選用清咽利膈之方,如清咽利膈湯(含黃芩、梔子、連翹等),以瀉火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2. 外科之丁腫(疔瘡)
《劉涓子鬼遺方·卷五》則將「丁腫」歸為外科疔瘡,屬癰疽之一類。疔瘡多因火毒蘊結、氣血凝滯,或外傷染毒所致,其特徵為患處堅硬如釘、根深形小、疼痛劇烈,並伴隨紅腫熱痛,甚則化膿潰爛。根據發病部位及症狀差異,疔瘡可分為顏面疔、手足疔、紅絲疔等。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散瘀為主,內服方如五味消毒飲(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等),外治則配合拔毒膏或三黃散敷貼,以拔毒消腫。
中醫辨治要點
- 辨病位:喉科懸丁重於上焦肺胃熱盛,外科疔瘡則多關乎血分毒熾。
- 辨病性:二者皆屬實熱證,然疔瘡毒勢更峻,易內陷攻心(如「疔毒走黃」),需急治防變。
- 用藥差異:喉症側重輕清宣散,外科疔瘡則需峻瀉火毒,佐以活血透膿。
古籍中「丁腫」一詞的雙重意涵,正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」之理,臨床須結合四診詳辨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