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丁瓚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丁瓚,明代官吏兼醫學家,字點白,江蘇丹徒人。正德年間官至溫州知府,公務之餘潛心研習醫術。鑒於當時醫者多疏於研讀《素問》,遂以滑壽《素問鈔》為基礎,親加補正,融入個人臨證心得,撰成《素問鈔補正》十二卷(一作十卷),又名《素問補抄》。該書不僅系統整理《素問》精要,更於陰陽五行、藏象經絡等理論闡發新義,書末附滑氏《診家樞要》,為現存重要明代醫籍,有明刻本傳世。

另有一明代醫家丁瓚,字汝器,號海仙,安徽休寧西門人。出身世醫之家,承家學而精研《內經》《傷寒》典籍,臨證擅長四診合參,尤精脈法。其治病重視氣血調和,常以輕靈方藥取效,於疑難雜症多有奇驗,時人譽為「方寸靈樞」,卒年六十。

按中醫理論體系,丁氏補正《素問》之舉,實承王冰、林億校注傳統,其對「五運六氣」「病機十九條」等內容的闡釋,深化了天人相應理論在臨床的應用。而世醫丁瓚之術,則體現明代新安醫派「固本培元」特色,其診法融合《診家樞要》「舉按尋」三候要訣,與《瀕湖脈學》互為發明,反映明代脈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。二人雖同名異代,然皆為中醫理論傳承與臨床實踐的重要橋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