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丁元薦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丁元薦
丁元薦,明代醫家,自號「曲肱道人」,其父丁雅亦通曉醫理,家學淵源深厚。丁氏活躍於萬曆年間,與當時名醫繆希雍交誼甚篤,二人常論醫析藥,切磋醫術。丁元薦曾輯錄繆希雍之醫案及醫論,刊刻成《先醒齋筆記》,後經繆氏親自校訂增補,更名為《先醒齋醫學廣筆記》,成為明代重要醫籍之一,丁氏亦為此書作序,足見其對醫學文獻整理之貢獻。
學術背景與醫學思想
明代中醫學術蓬勃發展,醫家多承襲金元四大家之說,並融合己見。丁元薦與繆希雍之交遊,反映其醫學思想受繆氏影響。繆希雍擅長外感熱病與脾胃調治,推崇「甘寒養陰」之法,丁氏亦可能於此有所汲取。此外,明代醫家重視臨證筆記的整理,丁元薦參與《先醒齋醫學廣筆記》的編纂,體現其對臨床經驗傳承的重視。
《先醒齋醫學廣筆記》之價值
此書內容涵蓋內科、婦科、兒科等諸多病症,並載繆氏獨特用藥經驗,如善用石膏清熱、人參扶正,以及對「脾陰」學說的發揮。書中亦收錄急救驗方與藥物炮製法,反映明代醫家對實用醫學的追求。丁元薦的序文不僅闡述編書緣起,更透露出其對醫理與臨床結合的見解,強調「醒齋」之意在於啟迪後學,避免醫者囿於成方而忽視辨證。
歷史地位
丁元薦雖非以獨立醫著傳世,但其與繆希雍的合作,促進了明代溫病學說與臨床醫學的發展。《先醒齋醫學廣筆記》至今仍為研究中醫藥學史的重要文獻,而丁氏作為整理者與推廣者,其功不可沒。其號「曲肱道人」,或寄寓道家養生思想,亦反映明代醫家融合儒醫與道家文化的特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