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丁甘仁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丁甘仁(1865-1926),名澤周,字甘仁,江蘇武進孟河人。早年從圩塘馬文清學醫,後又從名醫馬培之及丁松溪交游,松溪為名醫黃伯雄的學生,故而醫術益精。先在蘇州、無錫一帶行醫,後以友人介紹,到上海之仁濟堂施診,醫名大振。與當時名醫夏應堂、謝觀等共同創辦上海中醫專門學校,後又設廣益中醫院於滬南及滬北,並常與名醫唐容川、張聿青、餘聽鴻等交往。
丁甘仁對外感熱證頗有心得,宗《傷寒論》而不拘於仲景方。推崇《溫病條辨》、《溫熱經緯》,其治療集傷寒及溫病學說之精華,闡於治療複雜難治之症。對外症亦頗善長,強調內外合參、表裡並重。平素善於運用和胃健脾、益氣托毒以扶正祛邪。尤善於療爛喉痧一症,以營衛氣血辨證為綱,運用汗、吐、下、清,靈活機變,活人無數,並以其心得著成《喉痧證治概要》。尚有《孟河丁甘仁醫案》、《孟河丁氏秘方錄》等。近代名醫如秦伯未、章次公、程門雪、黃文東等,皆出其門下。為近代頗具影響的醫家。
以下是丁甘仁的醫案:
【案例一】
患者,男,20歲,患瘧疾多年,經常發作,每次發作時,頭痛、發熱、全身酸痛,大便溏薄,小便黃赤,舌苔黃膩,脈弦滑。
丁甘仁診斷為瘧疾,處方:
柴胡12克,黃芩12克,半夏12克,生薑12克,大棗12克,白朮12克,茯苓12克,甘草6克,生石膏30克,大黃12克。
服藥後,患者症狀逐漸緩解,一週後痊癒。
【案例二】
患者,女,30歲,患痢疾,腹痛、腹瀉,大便稀薄,色黃,有臭味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丁甘仁診斷為痢疾,處方:
黃連12克,黃芩12克,白朮12克,茯苓12克,甘草6克,大黃12克,芒硝12克。
服藥後,患者症狀逐漸緩解,一週後痊癒。
【案例三】
患者,男,40歲,患感冒,發熱、頭痛、咳嗽、咽喉腫痛,舌苔白膩,脈浮數。
丁甘仁診斷為感冒,處方:
麻黃12克,桂枝12克,白芍12克,生薑12克,大棗12克,甘草6克,生石膏30克。
服藥後,患者症狀逐漸緩解,一週後痊癒。
丁甘仁的醫術精湛,醫德高尚,為近代中醫界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他的醫案對後世醫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