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丁德用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丁德用

丁德用,宋代著名醫家,濟陽(今屬山東)人,精通醫理,尤擅註解與闡發古典醫籍。其學術貢獻主要集中於對《難經》的補註與傷寒理論的整理,雖著作多已散佚,然其思想仍可從後世醫家的引述中窺見一二。

學術背景與著作

丁氏深感唐代楊玄操所註《難經》雖有開創之功,然其文義晦澀,偏離原旨,遂著《難經補註》十三篇。此書不僅逐條考訂經文,更結合臨床實踐加以詮釋,並輔以圖解,使深奧的脈法、藏象理論得以形象化,便於後學理解。例如,對《難經》中「寸關尺」三部九候的脈診法,丁氏可能透過圖示釐清定位與主病關係,強化了診斷的系統性。此外,丁氏另撰《傷寒慈濟集》,推測其內容或融匯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之要旨,結合宋代醫家對外感熱病的見解,惜該書亦佚。

對《難經》的發揮

《難經》作為中醫理論奠基之作,涵蓋脈學、經絡、病機等核心內容。丁德用的補註,可能特別著重以下兩方面:

  1. 藏象與五行生剋:宋代醫家重視五行理論與臟腑功能的聯繫,丁氏或於註解中強調「腎間動氣」與命門學說的關聯,為後世溫補學派提供啟發。
  2. 針灸與經絡:《難經》提出「奇經八脈」之說,丁氏可能透過圖註闡釋八脈交會穴的臨床應用,補足楊註之不足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
丁德用的註解風格以簡明實用著稱,相較於唐代註家的玄奧傾向,更貼近臨床需求。其圖文並茂的詮釋方式,亦反映宋代醫學教育注重直觀教學的特色。雖原書失傳,但明代《難經》註家如滑壽的《難經本義》中,或間接保留丁氏部分見解,足見其影響力。

丁德用之學,上承漢唐醫經傳統,下啟宋元醫家之思辨,堪稱《難經》研究史上的重要橋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