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臂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臂厥
臂厥為中醫證名,指手太陰肺經與手少陰心經經氣逆亂所導致的厥證,其病機與經脈氣血運行失常密切相關。
手太陰肺經之臂厥
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:「肺,手太陰之脈,……是動則病肺脹滿,膨膨而喘咳,缺盆中痛,甚則交兩手而瞀,此為臂厥。」
- 病因病機: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,下行絡大腸,上行循喉嚨,出腋下,行於上肢內側前緣。若外邪侵襲或內傷氣機,導致經氣逆亂,氣血壅滯,則發為臂厥。
- 臨床表現:
- 肺氣上逆:胸悶脹滿、喘咳氣促。
- 經脈受阻:缺盆(鎖骨上窩)疼痛,甚則手臂麻木不仁(「瞀」即指肢體麻木或感覺異常)。
- 氣血不達:兩手交叉緊握,以緩解不適,此為經氣逆亂之象。
- 病位與經絡:手太陰肺經循行於臂內側前緣,故其經氣逆亂主要表現為上肢症狀。
手少陰心經之臂厥
《靈樞·經脈》亦云:「心,手少陰之脈,……是動則病嗌幹,心痛,渴而欲飲,是為臂厥。」
- 病因病機: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,出屬心系,下絡小腸,其支脈沿上肢內側後緣下行至小指。若心火亢盛或陰血虧虛,經氣逆亂,則發為臂厥。
- 臨床表現:
- 心火上炎:咽喉乾燥(「嗌幹」)、心中灼痛。
- 津液耗傷:口渴欲飲。
- 經脈失養:手臂內側後緣沿線麻木、冷痛或無力。
- 病位與經絡:手少陰心經循行於臂內側後緣,故其病變多影響該區域。
臂厥與厥證的關係
臂厥屬厥證之一,其特點在於病位集中於上肢,與經脈循行密切相關。
- 《類經·十二經病》註解:
- 手太陰之臂厥,因經脈「由中府出於腋下,行肘臂間」,故氣逆則見臂部症狀。
- 手少陰之臂厥,因經脈「循臂內後廉出小指之端」,氣血逆亂則表現為相應循行部位的異常。
中醫辨治要點
臂厥的治療需辨明所涉經絡與病機:
- 手太陰肺經臂厥:以宣肺理氣、疏通經絡為主,可選用太淵、列缺等穴,或配合宣肺化痰之方藥。
- 手少陰心經臂厥:以清心降火、養陰通絡為法,可取神門、少府等穴,或配合滋陰清熱之劑。
臂厥的記載體現了中醫「經絡所過,主治所及」的理論特色,臨床需結合四診,詳辨經絡與臟腑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