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丁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丁瘡,病名。出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二。即疔瘡,見該條。
丁瘡,即疔瘡。疔瘡是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,多發於青壯年,好發於頭面、頸項、背部等處。其發病急,起初為紅腫熱痛,局部皮膚緊張、發亮,並有波動感,數日後形成膿腫,破潰後流出膿液,潰後結痂,痂脫後不留疤痕。
疔瘡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外感風熱:風熱之邪侵襲肌膚,導致局部氣血鬱滯,不通則痛,形成疔瘡。
- 內生濕熱:體內濕熱蘊結,上蒸肌膚,導致局部氣血鬱滯,不通則痛,形成疔瘡。
-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生痰生濕,濕熱內蘊,上蒸肌膚,導致局部氣血鬱滯,不通則痛,形成疔瘡。
-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導致局部氣血鬱滯,不通則痛,形成疔瘡。
疔瘡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可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水內服,或用黃連、黃芩、大黃等清熱瀉火的中藥煎水外洗。若疔瘡已形成膿腫,可用利刀切開引流,以促進膿液排出。
疔瘡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澡,勤換衣,保持皮膚清潔。
- 避免接觸風寒、暑濕等外邪。
-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如果出現疔瘡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