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丁信臣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丁信臣
丁信臣,宋代官吏,曾任西京(今河南洛陽)左藏庫使,為北宋時期與醫藥相關之人物。據《幼幼新書》記載,丁氏曾撰有《左藏方》一書,內容或涉及方劑學與臨床應用,然該書未見傳世,後世僅能從零星文獻中略窺其名。
在中醫發展史上,宋代為方書編纂之鼎盛時期,官府與民間皆重視醫藥整理,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即為官方頒行之代表性方劑著作。丁信臣所著《左藏方》,雖未流傳,然其成書背景可能與當時官方或地方醫藥機構相關,反映宋代對醫藥知識系統化之努力。
從中醫理論而言,方劑學為臨證核心之一,講究「君臣佐使」配伍原則,並注重藥性四氣五味、升降浮沉之調和。宋代方書多承襲唐代《千金方》《外臺秘要》之傳統,兼融時醫經驗,推測《左藏方》或亦遵循此理,收錄實用驗方,應用於當時常見疾病。
丁信臣之生平雖鮮少見載,然其官職「左藏庫使」與財賦物資管理相關,或因其職務接觸藥材儲備、調配,進而涉足醫方編纂。此現象亦體現宋代官僚體系中,部分官吏兼具醫藥知識之特點,如沈括、蘇軾等皆曾參與醫藥著述,反映士人對醫道之重視。
雖《左藏方》佚失,丁信臣之貢獻仍可視為宋代醫藥文化之一隅,為中醫文獻史提供考據線索。其著作若存,或可進一步探究宋代地方醫方特色,以及官府與醫學發展之互動關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