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蝶轉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蝶轉法
蝶轉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其操作以手掌貼附於患者臍部(神闕穴),透過緩和、連續的順時針方向旋壓,帶動皮下組織及腹腔內氣血運行。此手法強調「掌貼而力透」,即手掌不位移,僅以腕部帶動前臂作迴旋運動,必要時可以左手疊加於右手背輔助施力,使力道均勻滲透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與穴位作用:神闕穴屬任脈,為先天氣血匯聚之處,與脾胃經絡密切相關。蝶轉法透過溫煦此穴,可激發脾陽、調和胃氣,改善中焦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、脹滿。
- 氣血調和原理:順時針旋轉符合「瀉法」中「順為瀉」的原則,能疏導滯氣、化解食積,尤適用於胃氣上逆或腸腑傳導不暢之證。
- 溫通效應:手法產生的熱力透過掌心勞宮穴(屬心包經)傳導至神闕,兼具「溫裡散寒」與「引火歸元」之效,對虛寒性腹痛或慢性消化不良有緩解作用。
臨床應用
- 脾胃疾患:如胃脘隱痛、食後痞滿,可配合摩腹法增強健脾效果。
- 婦科調理:針對下元虛冷之經痛,蝶轉法能溫養衝任,常與關元穴按揉交替使用。
- 術後腸麻痹:輕柔的蝶轉能促進腸蠕動,輔助氣機升降恢復。
手法要領
- 力度:以「沉而不滯、輕而不浮」為度,使患者覺溫熱感透入腹腔為佳。
- 節奏:每分鐘約15-20次迴旋,維持操作5-10分鐘,視證型增減。
- 配伍:常與「一指禪推法」或「揉法」結合,形成複合手法以增強療效。
蝶轉法體現中醫「以柔制剛」的治療思想,透過外治手法調節內在氣機,兼具物理刺激與能量傳導的雙重作用,為推拿學中溫補類手法的代表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