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丁麟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丁麟

丁麟,字振公,清代醫家,吳縣(今屬江蘇)人。其生平事蹟流傳不多,然據史料記載,丁氏精研醫理,尤擅兒科,並著有《醫家宗源》與《幼科必讀》二書,惜皆散佚,未能傳世。

學術背景與著作

  1. 《醫家宗源》
    此書雖佚,然從書名推測,當屬探討醫學理論源流之作,或涉及中醫基礎理論如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等內容,旨在闡明醫道根本,為後學提供理論依據。
  2. 《幼科必讀》
    丁麟專精兒科,此書應為其臨證經驗之總結。清代兒科發展成熟,重視小兒生理特點(如「稚陰稚陽」、「臟腑嬌嫩」),治療上強調輕靈透達,避免峻烈之藥。書中可能收錄小兒常見病如驚風、疳積、痘疹等證治方略,反映其對兒科辨證與用藥之獨到見解。

歷史地位與影響

丁麟身處清代中醫學術鼎盛時期,吳地醫家輩出,其著作雖佚,然從地域醫學脈絡觀之,其學術思想或與江南醫派(如葉桂、薛雪等溫病學家)有所交融。清代兒科專著如《幼幼集成》、《幼科鐵鏡》等盛行,丁氏《幼科必讀》亦屬此傳統,對當時兒科臨床或有貢獻。

中醫理論連結

丁麟之學術思想,或可從清代兒科治療原則窺見一二:

  • 小兒辨證特點:重視「望診」,如察面色、審指紋(三關辨證),並注重脾胃調護,因小兒「脾常不足」,易為飲食所傷。
  • 用藥特色:清代兒科方劑多輕清靈動,如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之六味地黃丸化裁,丁氏可能承襲此類思路,結合地方用藥經驗,形成獨特治法。

雖丁麟著作不存,然其名見載於醫史,足證其於清代兒科領域佔有一席之地,反映吳門醫家對專科醫學之深化與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