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跌僕脅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跌僕脅痛
病證名,指因跌僕損傷或外力撞擊,導致瘀血凝滯於脅肋部位所引起的疼痛。此證首見於《雜病源流犀燭·肝病源流》,屬中醫「脅痛」範疇,其病機關鍵在於氣滯血瘀,絡脈不通。
病因病機
跌僕脅痛多因外力挫傷、高處墜落或碰撞,致使脅肋部經絡受損,氣血運行不暢,瘀血內停。脅肋為肝膽經脈所過之處,肝主疏泄,性喜條達,若瘀血阻滯肝絡,則氣機鬱滯,不通則痛。此外,肝藏血,瘀血內結亦可影響肝臟藏血功能,進一步加重血瘀證候。
臨床表現
- 疼痛特徵:痛處固定不移,按之痛甚,常見晝輕夜重,因夜間陽氣入陰,血行遲緩,瘀阻加重。
- 局部徵象:脅下或見青紫瘀斑,觸之或有硬塊(瘀結成癥),嚴重者因瘀血阻肺,可兼見喘逆氣促。
- 全身症狀:午後潮熱(瘀血鬱久化熱),口乾不欲飲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象多見弦澀或澀象,反映氣滯血瘀之候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行氣活血、化瘀通絡為主,根據瘀血輕重與兼證加減:
- 複元活血湯(《醫學發明》):
- 組成:柴胡、天花粉、當歸、紅花、甘草、穿山甲、大黃、桃仁。
- 方義:柴胡疏肝理氣,當歸、桃仁、紅花活血化瘀,大黃逐瘀通便,穿山甲通絡散結,尤適於跌僕後瘀留脅下、大便不通者。
- 膈下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:
- 組成:五靈脂、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丹皮、赤芍、烏藥、延胡索、香附、紅花、枳殼、甘草。
- 方義:側重活血化瘀兼行氣止痛,適用於瘀血久留、脅肋刺痛兼腹脹者。
辨證加減
- 若瘀熱明顯,加丹皮、梔子清熱涼血。
- 氣滯甚者,酌加青皮、鬱金以增強疏肝理氣之效。
- 久病體虛,可佐黃芪、黨參益氣扶正,防攻伐傷正。
相關理論延伸
《血證論》云:「瘀血在經絡臟腑之間,則周身作痛。」跌僕脅痛屬「離經之血」為病,需區別於肝鬱脅痛或濕熱蘊結之脅痛。其辨證要點在於外傷史與瘀血徵象,治療時注重「氣行則血行」,故活血必兼行氣,以恢復肝之疏泄功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