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跌僕傷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跌僕傷胎

病證名,指孕婦因不慎跌僕、閃挫或受到外力撞擊,導致氣血逆亂,損傷胎元,進而引發胎動不安之證。此病機主要與衝任受損、氣血失和有關,蓋因孕婦氣血聚於衝任以養胎,若突受外力震盪,輕則氣機紊亂,重則血脈受損,胎元失養,甚或傷及胞絡,引發陰道出血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腰腹墜痛:因跌僕後氣血瘀滯,衝任不暢,常見腰部痠痛、小腹墜脹。
  • 陰道流血:若損傷胞絡,血不循經,可見少量暗紅色或鮮紅色出血。
  • 胎動異常:胎氣受擾,或見胎動頻繁,或反見胎動減弱,需警惕胎元不固。

病機分析
中醫認為「胎繫於腎,賴氣以載,血以養」,跌僕傷胎之證,多屬腎虛氣血失調,兼見瘀滯。腎主胞胎,若母體腎氣不足,跌僕後更易動搖胎根;而氣血瘀阻胞宮,則加重胎元不穩。此外,肝主藏血,若孕婦素體肝血不足,外傷後血不養胎,亦可能加重病情。

治法
調補氣血、固腎安胎為主,佐以和血止痛。需辨明虛實:

  1. 氣血兩虛者:症見面色蒼白、心悸氣短,宜補氣養血安胎,方用八珍湯加減,酌加阿膠、續斷。
  2. 衝任不固者:腰痠劇烈、漏血不止,宜養血止血、固衝安胎,方選膠艾湯(阿膠、艾葉、當歸等),或加杜仲、桑寄生以補腎強腰。
  3. 兼有血瘀者:小腹刺痛拒按,可佐少量當歸、川芎以和血行滯,但需謹防活血過度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胎動不安:泛指妊娠期胎元不穩,未必因外傷所致,可因虛(如脾腎不足)、熱(如血熱擾胎)等內因引起。
  • 先兆流產:西醫概念,與中醫「胎漏」「胎動不安」部分重疊,但跌僕傷胎特指外傷誘因。

古籍參考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妊娠跌僕,胎動不安者,蓋因血室傷損,胞絡不利。」強調調血安胎為要;《醫宗金鑒》則以膠艾湯為治此證之代表,取其養血溫經之效。

此證預後與損傷程度、母體素質相關,輕者調治可癒,重者恐傷胎元,故用藥需切合病機,慎選補瀉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