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調和營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調和營衛
調和營衛為中醫治療學重要術語,屬「汗法」範疇,專指通過發表解肌、協調營衛二氣之運行,以解除表證兼營衛失和之病理狀態。此治法源自《傷寒論》,張仲景於太陽病篇首創「桂枝湯」為代表方劑,奠定營衛理論於臨床之應用基礎。
營衛之生理與病理
中醫認為,「營」與「衛」為人體氣血功能之兩大面向:
- 營氣:行於脈中,屬陰,主滋養臟腑、化生血液,其性柔潤。
- 衛氣:行於脈外,屬陽,主溫煦肌表、防禦外邪,其性剛悍。
二者相輔相成,營衛調和則肌表固密,腠理開闔有度。若外感風邪(尤以風寒為多),衛陽受遏,營陰不得內守,即形成「營衛不和」之證,表現為:
- 衛強營弱:風邪襲表,衛氣奮起抗邪而浮盛於外(發熱、脈浮),然營陰外泄(汗出),失其濡養之職,故惡風、鼻鳴、乾嘔。
- 脈象特徵:浮而緩弱,反映正邪交爭於表而氣血已現不足。
調和營衛之治法
此治法核心在於「發汗解表」與「斂陰和營」並行,以恢復營衛協調。其用藥特點如下:
- 辛溫解表:如桂枝辛甘溫通,助衛陽發散表邪。
- 酸甘化陰:如白芍酸斂,與桂枝相配,一散一收,調節汗液排泄。
- 佐以補益:生薑、大棗、甘草補脾胃、滋化源,助營衛生化。
代表方劑:
- 桂枝湯(桂枝、白芍、生薑、大棗、甘草)為基礎方,適用於太陽中風表虛證。若兼項背強痛,可加葛根(桂枝加葛根湯);若衛虛甚者,可加黃耆(桂枝加黃耆湯)。
臨床應用延伸
調和營衛不僅用於外感表證,亦廣泛應用於內傷雜病,如:
- 自汗、盜汗:營衛失調致腠理不固,以桂枝湯加減調節陰陽。
- 婦人妊娠惡阻:營衛不和影響衝脈,以桂枝湯化裁和胃止嘔。
- 過敏性疾病(如蕁麻疹):風邪客於肌表,營衛鬱滯,可結合祛風藥調治。
此治法體現中醫「整體調節」思想,通過平衡陰陽、氣血,使表裡內外恢復動態和諧,為「八法」中「和法」之具體實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