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調和肝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調和肝胃

調和肝胃是中醫學中用來治療肝氣犯胃、肝胃不和的方法之一。其主要症狀包括脅肋脹滿、胃脘脹悶疼痛、飲食減少、噯氣吞酸、嘔吐或吐出酸苦水等。常用的藥物包括柴胡、白芍、枳殼、甘草、吳茱萸、黃連、半夏、香附、煅瓦楞子等。

肝胃不和

肝胃不和是指肝氣犯胃,或肝胃氣機失調所致的病證。其主要症狀包括脅肋脹滿、胃脘脹悶疼痛、飲食減少、噯氣吞酸、嘔吐或吐出酸苦水等。

柴胡

  • 味苦、辛,性微寒
  • 具有疏肝解鬱、和胃降逆的功效
  • 主治肝鬱氣滯、胸脅脹滿、脅肋疼痛、頭痛眩暈、口苦咽乾、嘔吐噯氣等症狀

白芍

  • 味苦、甘,性微寒
  • 具有平肝止痛、養血柔肝的功效
  • 主治肝鬱氣滯、胸脅脹痛、脅肋疼痛、月經不調、經行腹痛、崩漏下血等症狀

枳殼

  • 味苦、辛,性微溫
  • 具有行氣寬中、破氣消積的功效
  • 主治胸膈痞滿、胃脘脹痛、嘔吐噯氣、食積不消等症狀

甘草

  • 味甘、平
  • 具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的功效
  • 主治脾胃虛弱、食少倦怠、肺虛咳嗽、心悸氣短、咽喉腫痛、癰腫瘡毒等症狀

吳茱萸

  • 味辛、苦、性熱
  • 具有散寒止痛、降逆止嘔的功效
  • 主治寒凝氣滯、胃脘疼痛、嘔吐呃逆、寒疝腹痛等症狀

黃連

  • 味苦、寒
  • 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
  • 主治濕熱內蘊、胸膈痞滿、嘔吐、泄瀉、黃疸、痢疾、熱毒瘡瘍等症狀

半夏

  • 味辛、苦,性溫
  • 具有降逆止嘔、燥濕化痰的功效
  • 主治痰飲咳嗽、嘔吐、反胃、呃逆、胸膈痞滿、痰多、泄瀉等症狀

香附

  • 味辛、苦,性溫
  • 具有行氣止痛、調經止帶的功效
  • 主治肝鬱氣滯、胸脅脹痛、月經不調、經行腹痛、痛經、閉經、帶下等症狀

煅瓦楞子

  • 味辛、苦,性溫
  • 具有行氣止痛、燥濕化痰的功效
  • 主治胸膈痞滿、胃脘脹痛、嘔吐、呃逆、痰多、泄瀉等症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