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電熱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電熱灸為近代灸法創新技術之一,屬溫灸療法範疇,其以電能轉化熱能取代傳統艾絨燃燒,融合經絡學說與現代科技。此法依《黃帝內經》「燔針劫刺」原理發展,通過特定電灸器具產生可控熱效應,模擬艾灸溫通之性,而無明火煙塵之弊。

電熱灸器具多採用鎳鉻合金發熱元件,通電後產生40-60℃可控溫度,可精準對應《針灸大成》所述「灸之溫溫,熱不可忍」的灸感標準。操作時分為定點灸與循經熨灸二法:定點灸取穴遵循「以痛為腧」原則,針對阿是穴或特定經穴施治;循經熨灸則沿經絡走向進行溫熨,尤重督脈與膀胱經,符合《靈樞·經脈》「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」之治療思想。

在治療機理上,電熱灸兼具熱輻射與深部透熱效應,能促進衛氣循行,達到《醫學入門》所言「灸者,溫暖經絡、宣通氣血」的效果。其熱力可深達肌肉層,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,改善經筋氣血瘀滯狀態,對風寒濕三邪所致的經絡閉阻尤具良效。臨床主要適用於痹證範疇的痛症,包括現代醫學所述之風濕性關節炎、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,對寒濕型腰痛及肩凝症亦有顯著緩解作用。

此療法繼承了傳統灸法「扶陽溫裡」的核心治療思想,同時結合現代電熱調控技術,使灸療溫度與時間得以量化控制。在配穴方面,除局部取穴外,常配合關元、命門等補陽要穴,體現中醫「標本同治」的整體觀念。其熱效應能激發經氣運行,促進六腑陽氣升發,符合《傷寒論》「陽氣流通,陰氣無滯」的治療宗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