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點穴療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點穴療法
點穴療法,又稱「指針療法」,是中醫外治法之一,以手指按壓或點揉特定穴位,透過經絡傳導調節氣血,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此法源於古代導引按蹻,結合針灸理論,以指代針,刺激穴位,具有簡便、靈活的特點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人體經絡內聯臟腑,外絡肢節,是氣血運行的通道。穴位為經氣輸注之所,透過刺激穴位可調節經絡氣血,平衡陰陽。點穴療法以「經絡學說」為核心,依據「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」的原則,運用不同手法對穴位施以刺激,以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。
手法與操作
點穴療法主要透過手指(如拇指、食指或中指)施力,常用手法包括:
- 按法:以指腹垂直向下按壓穴位,力度由輕漸重,適用於慢性虛證。
- 揉法:按壓結合環形揉動,適合氣滯血瘀之證。
- 點法:以指尖快速叩擊穴位,多用於急症或痛症。
- 推法:沿經絡方向推動,助於行氣活血。
操作時需根據病情選取相應穴位,如頭痛可取「太陽穴」、「風池穴」,胃痛則選「足三里」、「中脘穴」等。
適應範圍
點穴療法廣泛應用於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,尤其擅長治療:
- 痛症:如頭痛、頸肩腰腿痛。
- 消化系統疾病:如胃脘痛、腹脹。
- 呼吸系統疾病:如咳嗽、氣喘。
- 神經系統疾病:如失眠、眩暈。
與針灸的異同
點穴療法與針灸皆以經絡穴位為基礎,但點穴以指代針,無創無痛,更適合畏針者或不便施針的情況。然其刺激強度較針灸溫和,故對某些急重病症仍需配合其他療法。
點穴療法體現中醫「簡、便、廉、驗」的特色,是傳統醫學中重要的非藥物療法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