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點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點法
點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首見於《保生秘要》,屬按壓類手法的一種。其特點在於施力集中、作用面積小,以指端或關節突起處垂直向下按壓體表特定部位或穴位,力道較一般按法更為深透,具有刺激經絡、調和氣血、疏通結滯之效。
操作要領
- 著力點明確:多以拇指指端、中指指端或屈曲的指間關節(如食指第二關節)為施力點,接觸皮膚時需穩固不移。
- 垂直發力:施力方向與體表垂直,由輕至重漸進加壓,使刺激能透達深層組織,但不可突施暴力。
- 深層透達:力道需沉實,以患者產生酸、脹、麻等「得氣」感為度,持續數秒後緩慢減壓。
臨床應用
點法常用於穴位或痛點(阿是穴)的刺激,其作用與針灸中的「點刺」相似,但以手法替代針具。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:
- 經絡不通:如肩頸僵痛、腰背痠脹,可點按風池、肩井、委中等穴以行氣活血。
- 氣滯血瘀:針對局部瘀腫或氣機阻滯,以點法散結消滯,如點按太衝穴疏肝理氣。
- 臟腑調理:通過特定穴位調節臟腑功能,如點按足三里健脾胃、點按內關寬胸理氣。
與其他手法的區別
- 與按法之異:按法作用面積較大,力道均勻;點法則集中於一點,刺激更強。
- 與壓法之別:壓法多為持續性靜力按壓,點法則強調短暫而深透的動態刺激。
點法結合中醫「以痛為腧」與「穴位效應」理論,透過精準的力學作用調節經氣運行,為推拿治療中不可或缺的技法。歷代醫家亦重視其「以指代針」的特性,廣泛運用於傷科、內科及保健領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