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點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點刺

點刺為中醫針灸刺法之一,其特點在於進針迅速,淺刺即出,不留針。此法操作簡捷,針刺深度較淺,施術時間短暫,多用於特定穴位或刺絡放血治療。

技術要點

  1. 手法特徵
    以單手或雙手配合,持針快速點刺皮膚,針尖觸及腧穴或病竈後立即提起,不深入組織,亦不施行提插撚轉等補瀉手法。
  2. 適用部位
    常見於井穴(如少商、商陽等)或體表瘀絡顯現處。井穴為經氣始發之所,點刺可通調經氣;刺絡則多用於瀉熱、祛瘀,如《外臺秘要》載:「身中忽有痛處似打狀,名曰氣痛……有赤氣點,點刺出血也。」

臨床應用

  • 刺絡放血
    針對熱證、瘀血阻絡之症,如咽喉腫痛、高熱神昏,點刺井穴或局部瘀絡出血,以達清熱解毒、活血通絡之效。
  • 皮膚病症
    如蕁麻疹、痤瘡,於病竈周圍點刺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。
  • 急救醒神
    中風閉證或暑厥時,點刺十宣穴出血,可開竅醒神。

理論依據

點刺法遵循「宛陳則除之」的治療原則,出自《黃帝內經》,強調對瘀滯病邪需以放血祛除。其淺刺特性符合「刺皮無傷肉」的層次要求,尤其適合邪在衛分或絡脈之證。歷代醫家如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亦載有點刺放血治療急症的案例,凸顯其「峻瀉實邪」的獨特作用。

此刺法雖操作簡易,然須辨證精準,針對實熱、瘀阻之證而施,方能奏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