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攧撲損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攧撲損傷

攧撲損傷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疾病,指因外力作用而引起骨骼、肌肉和內臟的損傷。主要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、腫脹、瘀斑和功能障礙等症狀。根據損傷的部位、程度和性質,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。

  1. 軟組織損傷:包括肌肉、筋膜、韌帶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損傷。常見症狀包括局部疼痛、腫脹、瘀斑和功能障礙等。

  2. 骨折:骨骼完整性受損,可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。閉合性骨折指骨折未傷及皮膚,開放性骨折則包括骨折及皮膚損傷。

  3. 關節脫位:關節的正常對合關係被破壞,可分為半脫位和完全脫位。半脫位指部分關節面脫離對合關係,完全脫位指全部關節面脫離對合關係。

  4. 內臟損傷:內臟器官受損,常見症狀包括腹痛、嘔吐、腹瀉和便血等。

攧撲損傷的治療方法根據急性期和慢性期而定。在急性期,主要以消腫、止痛和活血化瘀為主,可以選擇中藥內服、外敷、針灸和推拿等治療方法。在慢性期,則主要以舒筋活絡、消腫止痛為主,仍可使用中藥內服、外敷、針灸和推拿等方法進行治療。

預防攧撲損傷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避免外傷。
  2. 加強體育鍛煉,增強身體素質。
  3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疲勞。
  4. 注意飲食營養,增強機體抵抗力。
  5. 在戶外活動時,注意安全防護措施。

攧撲損傷是一種常見的損傷,若處理不當可能引起嚴重後果,因此,在出現攧撲損傷時,應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