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四診法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四診心法是中醫學的四種診斷方法,即望診、聞診、問診、切診。

望診是通過觀察患者的外部特徵,如面色、舌苔、眼睛等,來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聞診是通過聽患者的聲音,如呼吸、咳嗽等,來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、症狀等,來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切診是通過切脈,即用手指按壓患者的動脈,來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

四診法是臨床診斷中醫疾病的重要手段,通過四診法可以全面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,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。

《四診心法》是明代醫學家張三錫所著的一部診斷學專著,該書主要介紹了四診法,但內容偏重於切脈。編者分析了浮、沉、遲、數等30脈的脈象、主病,對切脈部位、臟腑分部,持脈法、平脈、病脈、相類脈、危脈、婦人脈等均有簡要的論述與辨析。並重點記述五官、色脈、聲診、問病、辨舌等望、聞、問三診,末附崔嘉彥《四言舉要》。作者上本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,旁採諸家學說,參以己見編成此書。書中對太素脈等持批判態度。

《四診心法》是一部重要的中醫診斷學著作,對後世的中醫診斷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
以下是《四診心法》原文:

四診心法

張三錫

凡診病,必先審四診,而後立方用藥。四診者,望、聞、問、切也。

望診者,以目視其形體,以手按其脈象,以耳聽其聲音,以鼻嗅其氣味,以舌察其津液,以神觀其喜怒,以意會其虛實,以知其病之所在,以審其病之輕重,以定其病之治法。

聞診者,以耳聽其呼吸之聲,以鼻嗅其氣味之臭,以知其病之所在,以審其病之輕重,以定其病之治法。

問診者,以問其病之起因,以問其病之經過,以問其病之症狀,以問其病之宜忌,以知其病之所在,以審其病之輕重,以定其病之治法。

切診者,以手按其脈象,以知其病之所在,以審其病之輕重,以定其病之治法。

四診者,診病之根本,不可不審。審之不審,則病之所在不知,病之輕重不知,病之治法不知,則誤治之害,不可以言喻。

凡診病,必先審四診,而後立方用藥。若不審四診,而妄立方用藥,則必誤治。

故曰:審四診,為醫之本。

以下是《四診心法》的現代譯文:

四診心法

張三錫

凡診病,必先審四診,而後立方用藥。四診者,望、聞、問、切也。

望診者,通過觀察患者的外部特徵,如面色、舌苔、眼睛等,來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

聞診者,通過聽患者的呼吸、咳嗽等聲音,來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

問診者,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、症狀等,來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

切診者,通過切脈,即用手指按壓患者的動脈,來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

四診者,診病之根本,不可不審。審之不審,則病之所在不知,病之輕重不知,病之治法不知,則誤治之害,不可以言喻。

凡診病,必先審四診,而後立方用藥。若不審四診,而妄立方用藥,則必誤治。

故曰:審四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