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癲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癲狂一詞出自《靈樞·癲狂》,指的是精神錯亂的疾病。根據《難經·二十難》的描述,重陽者屬於狂病,而重陰者屬於癲病。癲屬於陰證,常偏向虛,表現為精神抑鬱、沉默癡呆、喃喃自語等症狀。而狂屬於陽證,常偏向實,表現為喧擾不安、言語無序、狂躁等症狀。癲病長期以來,痰鬱化成火,則可能出現狂症;狂病持續時間久,則正氣虛還可能出現癲症。因此,癲狂經常並稱。

根據《證治要訣》卷九的描述,癲狂是由七情所鬱,導致痰涎生成,堵塞心竅,導致失去自我意識、目光呆滯、妄言叫罵,嚴重時甚至會跨過牆或上樓裸體打人等行為。《雜病源流犀燭·癲狂源流》中則提到,癲狂是心和肝胃疾病,必須伴隨痰和火,癲症由於心氣虛弱、體內有熱氣衝襲,而狂症則來自心臟受邪熱影響。所以癲病是一種長期患病的情況,痰火會突然激發,造成陰陽交爭,呈現狂的症狀,而狂病則是痰火在長時間的煎熬下,神魂迷瞪,同時也會表現出癲的症狀,需要充分區別判斷癲狂的形勢。

治療癲狂的方法,包括化痰、清熱、活血、祛瘀、攻下、湧吐、補益、鎮定、開竅、寧神等療法。參考有關癲、狂等相關文章來進一步瞭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