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巔頂風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巔頂風證
證名:巔頂風證,又稱「巔頂骨痛證」,屬中醫頭痛、目疾範疇,以巔頂部位(頭頂正中)劇痛如錘擊、如鑽刺為主要特徵,常伴隨目珠脹急、瘀赤(眼白充血)、視物昏渺等症狀。此證可見於多種內外障眼疾,或因風邪上擾、肝陽上亢、痰瘀阻絡等病機所致。
病因病機:
- 風邪上擾:風為陽邪,易襲陽位,風邪循足厥陰肝經上逆巔頂,阻遏清陽,不通則痛。
- 肝陽上亢:肝陰不足或情志鬱怒,致肝陽化風,上沖巔頂,擾及目絡,故見頭痛目脹。
- 痰瘀阻絡:痰濁或瘀血內停,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巔頂失養而痛,目絡瘀滯則現赤脈。
- 肝腎陰虛:肝腎精血虧虛,虛火上炎,燔灼巔頂,兼及目竅,發為痛脹昏渺。
臨床表現:
- 主症:巔頂部位劇烈疼痛,痛勢如錘如鉆,持久難緩。
- 兼症:
- 目珠脹痛,白睛瘀赤(結膜充血),視物模糊或昏渺。
- 或伴頭暈耳鳴、煩躁易怒(肝陽上亢之象)。
- 嚴重者可見噁心嘔吐(風痰上擾胃絡)。
相關典籍:
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提及此證與眼疾相關,認為巔頂痛可因「肝風上乘」或「痰火鬱結」所致,並強調需辨別虛實。清代《醫宗金鑒》亦載:「巔頂痛屬厥陰肝經」,治法當平肝息風或滋陰降火。
辨證要點:
- 實證:痛勢劇烈、突發,伴面赤口苦、脈弦數,多屬肝陽化風或痰火。
- 虛證:痛勢綿綿、時發時止,伴腰膝酸軟、脈細弱,多屬肝腎陰虛。
治療方向:
- 針灸:取百會、風池、太沖等穴,瀉肝經風火或補益肝腎。
- 方藥:
- 肝陽上亢:天麻鉤藤飲加減。
- 痰瘀阻絡:通竅活血湯合半夏白朮天麻湯。
- 肝腎陰虛:杞菊地黃丸合一貫煎。
此證需結合全身症狀及舌脈,細審病機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