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地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地運
地運為中醫運氣學說之術語,指「在泉之氣」的運行規律,與「天運」(司天之氣)相對,共同構成五運六氣理論中觀測自然氣候與人體病機變化的核心框架。
理論基礎
- 在泉之氣與地運的關係
在泉之氣為歲氣下半年的主導氣候特徵,與司天之氣(天運)形成陰陽對應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歲半之前,天氣主之;歲半之後,地氣主之。」地運即描述在泉之氣的動態運行,其虛實變化直接影響大地萬物(包括人體)的生化反應。 - 地運失常的病理意義
《素問遺篇·刺法論》提到:「柔不附剛,亦名失守,即地運皆虛。」意指若在泉之氣(地運)未能與司天之氣協調(如剛柔相濟的關係斷裂),則地運失守,導致「皆虛」狀態。此類氣候異常易引發疫癘或臟腑失調,如土運虛弱時,脾胃病多發;水運不足則腎系疾病易現。 -
地運與五行生剋
地運的五行屬性(如甲己化土、乙庚化金等)需與天運、主客之氣綜合分析。例如:- 厥陰風木在泉(地運屬木):風氣盛行,肝膽系統易受影響。
- 太陽寒水在泉(地運屬水):寒氣當令,腎陽虛者病症加劇。
臨床應用
中醫透過觀測地運變化,預測疾病趨勢並調整治法:
- 補瀉原則:地運過亢時(如濕土太盛),需瀉其有餘;地運不足時(如燥金不及),宜補其母(土生金)。
- 用藥指導:如地運為火熱之氣,方劑宜增清熱之品;若地運寒凝,則重用溫陽藥物。
地運之說深植於《內經》天人相應思想,為運氣學說中銜接自然與人體病理的關鍵環節,歷代醫家如張景岳、王冰等皆對此有闡發,至今仍為中醫氣候醫學之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