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地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地神穴
地神穴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《千金要方》,主要記載於救治自縊者的急救灸法中。其定位分佈於手足四處,具體位置如下:
- 手部地神穴:位於拇指掌側,掌指關節橫紋之中點處。
- 足部地神穴:位於足大趾跖側,趾跖關節橫紋之中點處。
左右手足共計四穴,合稱「地神」。
中醫理論與應用
- 歸經與特性
地神穴雖未歸屬於正經十二脈或奇經八脈,但作為經外奇穴,其作用與手足太陰經、陽明經有一定關聯。拇指與大趾分別為肺經與脾經之端,灸刺此處可調動氣血,醒神開竅。 -
主治功能
據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地神穴最初用於急救「自縊死」,透過灸法刺激以回陽救逆。後世延伸其應用,認為此穴具有以下功效:- 醒腦開竅:適用於氣閉神昏、中風閉證等急症,能通調氣機、促蘇醒。
- 調和氣血:手足四穴同灸,可疏通經絡滯氣,改善局部氣血瘀阻。
- 鎮靜安神:結合其他穴位(如百會、湧泉),可輔助治療癲狂、癇證等神志病症。
-
操作技法
- 灸法:傳統以艾炷灸為主,每穴灸7壯,直接灸或隔薑灸均可。
- 針刺:現代臨床偶用針刺,直刺0.1~0.2寸,得氣即止,適用於急症處理。
學術探討
地神穴的命名蘊含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。「地」象徵土德,對應脾胃,而手足大趾與脾經相繫,故灸此穴可培土固本,助氣血生化。此外,其急救作用與「四關」理論(合谷、太衝)相似,皆透過遠端刺激調節全身氣機。
此穴雖非現代常用要穴,但在古籍急救範疇中具特殊地位,體現中醫「以奇治急」的辨證思維。後世醫家亦將其擴展用於癔病、厥證等神志異常病症,顯示其潛在臨床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