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地閣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地閣骨

地閣骨,又稱下巴骨,是人體解剖學中的一部分,即是下頜骨。下頜骨是一對長骨,位於口腔下方,左右對稱,前後較寬,左右較窄。下頜骨的一對關節突與一對顳骨的下頜關節窩靠韌帶連接,構成下頜關節,此關節易脫臼。

地閣骨在人體中起到以下幾個重要的作用:

  • 支撐口腔和下頜,使其能夠正常開合。
  • 參與咀嚼運動,將食物研磨成食糜。
  • 保護頸部動脈和靜脈,防止其受到外力損傷。
  • 影響面部外觀,作為面部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地閣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診斷和治療下頜骨相關疾病,如下頜骨骨折、下頜骨關節炎等。此外,地閣骨還可以用於整形美容,如下巴整形、下頜角整形等。

古籍記載

地閣骨的記載最早見於《黃帝內經》。《黃帝內經》將地閣骨稱為「地閣」,並認為其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關係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地閣者,腎之府也。腎主水,水主智,故地閣主智。」這表示地閣骨與腎臟相關,腎臟主掌水液,而水液與智力有關,所以地閣骨主管智力。

《黃帝內經》還認為,地閣骨與人的壽命密切相關。文中提到:「地閣者,壽之府也。地閣平滿者,壽命延長;地閣凹陷者,壽命短促。」也就是說,地閣骨凹陷的人,壽命會比較短,而地閣骨平滿的人,壽命會較長。

由此可見,地閣骨在古代中醫學中具有重要地位。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,地閣骨與人體的健康有一定的關係。例如,地閣骨骨折會影響咀嚼功能,下頜骨關節炎則會引起下頜疼痛、張口受限等症狀。

因此,地閣骨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,我們應該重視對其的保養。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通過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、適當運動,以及戒菸戒酒等方式來保護地閣骨,以免發生骨折、關節炎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