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避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避年

避年,又稱避經,是婦科名詞,指月經每隔一年來潮一次,不屬於病證。與正常的月經週期(約28天)不同,避年在臨床上很少見。

根據《脈經》卷九記載:

女子年一月一行,名曰避年,不為病也。

避年的病因可能與先天及後天因素有關。

先天因素指一些女性由於先天性卵巢功能低下,導致月經量少、週期長,甚至出現避年。

後天因素指一些女性由於長期熬夜、過度勞累、精神壓力過大等,導致月經失調,出現避年。

即使避年不屬於病證,但長期不來月經可能會導致女性出現貧血、骨質疏鬆等問題。因此,建議出現避年時到醫院進行檢查,找出病因,並對症治療。

避年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、中醫治療及生活方式調整。

  • 藥物治療:如果是由於先天性卵巢功能低下引起的避年,可以通過服用雌激素等藥物來治療。
  • 中醫治療:中醫可以通過針灸、艾灸、中藥等方法來調理月經,改善避年。
  • 生活方式調整:如果是由於後天因素引起的避年,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改善月經,例如戒菸戒酒、規律作息、適當運動等。

即使避年不屬於病證,但如果長期不來月經,可能會導致女性出現貧血、骨質疏鬆等問題,因此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,找出病因,並對症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