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滌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滌痰為中醫祛痰法之一,專指以峻烈之劑攻逐頑固痰濁的治法,適用於痰飲膠結難化、病勢深重之證。其理論根源於《黃帝內經》「其在上者因而越之,其在下者引而竭之」的治則,後世醫家根據痰濁停聚部位與兼夾病性,發展出多種滌痰方藥,臨床須辨證施治。

核心機理

中醫認為「痰為百病之母」,頑痰留滯可阻滯氣機、蒙蔽清竅,甚至深入經絡。滌痰法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:

  1. 攻逐水飲:針對痰飲停聚實證,以甘遂、芫花等峻下逐水,開瀉痰涎出路
  2. 瀉火逐痰:針對痰熱互結,以青礞石、大黃等清熱墜痰,通腑瀉濁
  3. 開竅醒神:對痰迷心竅者,配伍菖蒲、遠志等化濁開閉,恢復神明

經典證型與方劑

  1. 懸飲證

    • 病機:水飲停聚脅下,氣機痹阻
    • 主方:十棗湯(甘遂、大戟、芫花配大棗)
    • 特點:攻逐水飲時兼護胃氣,適用於咳唾引痛、脈沉弦者
  2. 實熱老痰證

    • 病機:痰熱膠結成頑,上擾神明
    • 主方:礞石滾痰丸(青礞石、大黃、黃芩、沉香)
    • 特點:礞石質重墜痰,大黃導熱下行,治癲狂驚悸、舌苔黃厚膩
  3. 痰迷心竅證

    • 病機:痰濁蒙蔽心神,竅絡閉阻
    • 主方:滌痰湯(半夏、膽南星、橘紅配人參、茯苓)
    • 特點:在滌痰同時佐以扶正,治中風舌強、神昏痰鳴

配伍精要

滌痰方劑常遵循「峻藥緩攻」原則:

  • 配伍甘草、大棗等甘緩之品制約峻烈藥性
  • 佐以生薑和胃降逆,防止嘔吐傷正
  • 對體虛者加人參、白朮等健脾助運,標本兼顧

此治法體現中醫「祛邪務盡」的治療思想,然須嚴格把握「痰實壅盛」的辨證要點,非實證不可輕投。歷代醫家如張子和、朱丹溪等對此均有發揮,現代臨床常用於精神疾病、胸膜積液等屬痰濁壅滯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