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鄧元錫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鄧元錫,明代醫家,原籍盱郡(今江蘇盱眙),具體生卒年不詳。其生平事蹟雖鮮見於正史,然所著《方伎傳》與《物性誌》二書,於中醫文獻領域具有特殊價值,反映了明代醫家對醫學技藝與藥物特性的系統性整理。
《方伎傳》一書,屬醫史類著作,收錄歷代醫家傳略與醫術心得,尤重臨證經驗之傳承。書中對宋元以降醫家的針灸、脈診技術記載甚詳,並保留部分已佚醫籍之內容,如對《顱囟經》小兒診法的轉引,為研究明代以前兒科理論的重要參考。其編撰體例承襲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,兼採醫案與評述,展現「醫史互證」之特色。
《物性誌》則專論藥物性質,以「性味歸經」為綱,詳述三百餘種藥材的採製與配伍。書中特別關注江淮道地藥材,如盱眙產「半夏」的炮製差異,強調「薑製減毒」之法;另載「六陳藥」的貯藏要訣,提出「枳殼陳久者良,須避濕氣」等實用經驗,補充了《本草綱目》未盡之細節。其藥物分類兼取《證類本草》與金元醫家之說,對「升降浮沉」理論有獨到闡釋。
鄧氏著作體現明代中醫「重實用、融百家」之風,雖非理論創見,然對醫術傳承與地域性醫療知識的保存貢獻卓著。其《物性誌》更被清代《四庫全書總目》列入「子部醫家類存目」,視為考察明代江南藥物學發展的重要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