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鄧旒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鄧旒,字樂天,清代福建邵武人,為康乾年間著名醫家,尤精痘疹專科。其醫學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

其一,於種痘技術有重要突破。鄧氏早年赴粵習得人痘接種法(時稱「鼻苗法」),此術乃中國古代預防天花的重大發明,通過將輕症患者痘痂製為藥苗,經鼻腔接種以誘發輕度感染而獲得免疫。鄧旒返閩後改良技法,提出「選苗九要」——強調須取「粒圓色潤」之成熟痘痂,經特定焙製減毒後施用,大幅降低種痘風險。

其二,臨證重視臟腑辨證與痘疹傳變。所著《保赤指南車》詳述小兒「麻痘驚疳」四大證,創「三焦分治」痘疹法:初期邪在肺衛用辛涼透表(如升麻葛根湯加減),中期毒熾陽明主清熱解毒(黃連解毒湯化裁),後期氣陰兩傷則予益胃湯滋養。書中更首載「痘疹望唇齒辨吉凶」之法,謂「齒如枯骨者津竭,唇繭縮者脾絕」,為清代痘疹診斷學重要補充。

其三,融合溫病學說於兒科。鄧氏察閩地多濕熱,提出「痘兼溫邪,當從三焦滲化」之說,創製「五葉解肌湯」(桑葉、荷葉、枇杷葉等),取輕清芳香之品透邪外達,避免過用苦寒傷及小兒稚陽之體。此方後被《幼科金針》收錄,影響及於江浙兒科流派。

鄧旒之術承襲明代《痘疹全書》而有所發揮,其種痘實踐早於琴納牛痘術百餘年,可謂中國免疫學先驅。邵武地方志載其「活嬰無算」,足見其於中醫兒科及預防醫學之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