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朱楚芬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朱楚芬

清代著名醫家,字茝濱,宛平(今屬河北)人,活躍於道光年間(1821-1850),以精通兒科痘疹證治聞名。彼時痘疹(天花、麻疹等)為民間疫病要證,而相關專書稀少,醫者臨證多乏系統理論指導。朱氏遂廣搜博采,薈萃金元至明清諸家痘疹精論,編纂《痘疹集成》四卷《麻疹集成》二卷,為清代痘疹學重要文獻。

學術背景與著作特色

  1. 痘疹理論體系
    朱氏遵循中醫「辨證論治」原則,融合溫病學派傷寒學派之長,強調痘疹屬外感熱病範疇,治療需分「初熱」、「見形」、「結痂」三階段,並重視「氣血虛實」與「毒邪深淺」。如《痘疹集成》引述明代萬全《痘疹心法》觀點,主張「痘本胎毒,必假外邪而發」,故方藥兼顧透表解毒(如升麻葛根湯)與扶正托毒(如保元湯)。
  2. 麻疹辨治要點
    《麻疹集成》系統整理麻疹(俗稱「痧子」)證治,指出麻疹屬「肺胃熱毒」,不同於痘瘡之「脾經濕毒」。書中載錄透疹三法

    • 辛涼宣透(如銀翹散)
    • 清熱解毒(如黃連解毒湯)
    • 養陰清餘熱(如沙參麥冬湯)
      並詳述麻疹與風疹、猩紅熱(爛喉痧)之鑑別診斷,凸顯中醫「同病異治」思維。
  3. 文獻學價值
    朱氏著作不僅彙編名家論述,更附以個人臨證心得,如強調痘疹「忌過用寒涼」以防冰伏邪氣,並收錄外治法(如擦藥、灸法),反映清代兒科治療技術之多元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
朱楚芬承襲明末清初《痘疹金鏡錄》《痘科類編》等書傳統,使痘疹理論更趨完備。其著作刊刻流傳後,成為乾嘉以降醫家診治痘疹之重要參考,亦為後世研究中醫疫病史與兒科學發展提供珍貴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