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匝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匝風

名詞釋義

匝風乃中醫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為腦戶穴之異名。《針灸甲乙經》卷三載:「腦戶,一名匝風,在枕骨上,強間後一寸五分。」此名形象地描述了該穴位所在部位如風之環繞匝行,與頭部氣機流動特性相關。

穴位定位

匝風(腦戶)位於人體頭部後側,當枕骨粗隆上緣凹陷處。具體取穴法為:正坐或俯臥位,於後髮際正中直上2.5寸,當枕骨粗隆上緣凹陷中取穴。此處正值小腦所在區域,為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交會之所。

經絡歸屬

本穴隸屬於督脈,《黃帝內經》言其「督脈氣所發」,同時為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之會穴。因頭為諸陽之會,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,故匝風穴具有調理腦髓、疏通陽氣之功用。

中醫生理特性

在傳統中醫理論中,匝風所在區域主司:

  • 腦髓功能調節:《靈樞》稱其為「髓之海」入口,與腦脊液循環相關
  • 陽氣樞紐作用:督脈陽氣由此上注於腦
  • 風邪防禦門戶:穴名「匝風」已寓含防禦外風入侵之意

臨床主治

歷代醫籍記載其主治範圍包括:

  1. 頭項疾患:風邪上擾所致頭痛、頭風、眩暈
  2. 神志病症:癲癇、癲疾、狂證
  3. 五官病症:目赤痛、鼻衄、耳鳴
  4. 運動障礙:項強不可回顧、腰脊強痛

刺灸方法

傳統針刺法須謹慎操作,一般針尖向下頜方向斜刺0.5-0.8寸。古代醫家強調此穴「刺不可深」,因深部為延髓所在。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建議:「禁不可灸,灸之令人瘖。」

理論探討

「匝風」之名體現中醫對頭部氣機運行的獨特認識:

  • 「匝」喻環繞之勢,反映該區域氣血如風般環流不息
  • 「風」既指自然界風邪易侵之處,亦暗喻穴位的氣動特性
  • 與「腦戶」之名相呼應,提示為腦部門戶、氣機出入要道

歷代醫家對此穴的論述多強調其溝通內外、調和陰陽的特殊作用,為治療風邪襲絡所致病症的重要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