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匝舌喉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匝舌喉風

病名與病因病機
匝舌喉風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多因肝經鬱火積毒,或肺胃火熾,上攻咽喉所致。其病機關鍵在於火毒壅滯,灼傷喉絡,致使氣血瘀阻,發為腫痛。如《喉科秘旨》所述,此症生於喉部上下兩側,逼近小舌,可見紅紫泡疹,外瞼腫脹,雖喉內未腫,然舌體卷縮粗大,屬中醫喉風重症範疇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局部特徵:咽喉兩側紅腫,或見紫赤血泡,小舌受壓,外瞼漫腫。
  2. 舌象特徵:舌質紅絳,苔黃燥,舌體卷曲粗大,甚者轉動不利。
  3. 全身症狀:常伴發熱煩渴、口苦咽乾、小便短赤、脈弦數等肝膽實火或肺胃熱盛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瀉火解毒:以清瀉肝膽溼熱、涼血解毒為主,方選龍膽瀉肝湯(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、澤瀉等)加減。若熱毒熾盛,可合黃連解毒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)以增強清熱之力。
  2. 隨證加減
    • 肺火偏盛者,加石膏、知母清瀉肺胃。
    • 腫痛甚者,配以僵蠶、牛蒡子、板藍根解毒利咽。
    • 血泡紫暗者,佐以丹皮、赤芍涼血散瘀。

古籍論述
《喉科秘旨》強調此症「外瞼皆腫」、「舌卷粗大」,屬「惡症」,提示其病勢兇險,需早治防變。歷代醫家亦多從火毒立論,認為急當清熱瀉火,截斷病勢,避免毒邪內陷。

備考
此症與「纏喉風」、「鎖喉風」等均屬喉風急症,然匝舌喉風特異在於病位偏側,且舌體變化顯著,臨床須細辨。治法上,除內服湯劑外,傳統喉科亦重視外治法,如吹喉散(如冰硼散)局部消腫,或針刺放血洩毒,然具體應用需依證候權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