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攢齒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攢齒疳

攢齒疳,又稱「鑽牙疳」,首見於清代《外科大成》卷三,屬中醫外科病證範疇。此證主要與牙齦及牙齒周邊組織病變相關,常見於小兒,然成人亦可罹患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攢齒疳多因脾胃積熱、濕熱蘊結,或陰虛火旺所致。小兒因臟腑嬌嫩,脾胃運化未健,易因飲食不節而積熱上攻,熏灼牙齦;成人則或因腎陰不足,虛火循經上炎,侵襲牙床。此外,外感熱毒、氣血瘀滯亦可能引發此疾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多見牙齦紅腫潰爛,甚則潰瘍滲血,伴有腐臭穢氣。病灶處形如「鑽齒」狀,牙齦萎縮或潰瘍深陷,可致牙齒鬆動。伴隨症狀或包括口乾口臭、煩躁不安,或見發熱、便秘等全身症狀。

治療原則

治療當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消腫為主,兼以健脾化濕或滋陰降火。外治方面,可選用清熱斂瘡之藥粉局部外敷,或以中藥煎湯含漱。

註:本文僅作中醫知識介紹,實際辨證施治須由專業中醫師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