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攢簇五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攢簇五行
攢簇五行為氣功內丹術之重要術語,源自道家修煉理論,亦與中醫臟象學說密切相關。「攢」有匯聚之意,「簇」為聚集成團,所謂「攢簇五行」,即指人身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所對應之五氣(神、魂、意、魄、志),經由特定修煉方法統合為一,達到「五氣朝元」之境界。《脈望》卷五云:「精神魂魄意聚而為一,是謂攢簇五行。」即闡明此概念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五臟與五志的對應關係
中醫認為五臟不僅主司生理功能,更與情志活動相應:- 心藏神:主宰精神意識,屬火。
- 肝藏魂:主謀慮與潛意識活動,屬木。
- 脾藏意:司思考與記憶,屬土。
- 肺藏魄:關聯本能動作與感知,屬金。
- 腎藏志:涉及意志力與生命力,屬水。
五志平衡則身心調和,若偏亢或不足,易致氣機紊亂。
-
五氣朝元的內涵
「攢簇五行」作為修煉術語,實為調和五臟之氣,使「神、魂、意、魄、志」歸返先天狀態。道家丹道強調「返本還元」,通過氣息導引、存想等方式,使五氣上聚於泥丸(上丹田),再下行滋養周身,形成循環,此即「朝元」。
與經絡氣血的關聯
五臟之氣通過經絡系統相互聯繫。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述,五臟氣血充盈,則十二經脈通暢。修煉時以意引氣,使肝氣升發、心氣宣散、脾氣運化、肺氣肅降、腎氣封藏,五氣相生相制,達到「陰平陽秘」之境。此過程需配合呼吸吐納,如「逆腹式呼吸」以激發丹田之氣,帶動周身氣機。
道家與中醫的融合視角
攢簇五行之說,體現了道家「天人合一」思想與中醫整體觀的結合。人體五行(五臟)與自然五行(五方、五時)相應,修煉者透過觀想四季更迭、五行生剋,調動內在氣血運行。如春季注重疏肝氣(木),冬季潛藏腎精(水),以此順應自然規律,強化修煉成效。
總結
攢簇五行不僅是內丹術的關鍵步驟,更是中醫調神理論的實踐延伸。其核心在於統合五臟精氣,化後天為先天,對於探究傳統養生文化與臟腑氣化理論具深遠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