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贊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贊刺是中醫針灸刺法之一,屬「十二刺」範疇,最早記載於《靈樞·官針》。其法以直入直出、多針淺刺為特點,主要用於治療癰腫、瘀血阻絡等實熱證候,透過局部出血以達瀉熱散結、通絡止痛之效。

理論基礎

贊刺的命名源自「贊助」之意,指以密集淺刺協助邪熱外泄。其操作強調「數發針而淺之,出血」,即於患處快速多次直刺,深度僅達皮肉之間,使血出而邪隨血泄。《內經》認為,癰腫多因營衛壅滯、熱毒聚結,贊刺可開泄腠理,疏通局部氣血,符合「宛陳則除之」的治則。

操作要點

  1. 針具選擇:古用毫針,今臨床多選三稜針或皮膚針,尤其適合面積較大的癰腫或瘀斑。
  2. 刺法技巧:針體垂直進出,快速點刺,深度約1-2分(約3-6毫米),刺破表皮及淺層毛細血管,令血自然滲出,或稍加擠壓。
  3. 部位布局:採用「散刺法」,在腫痛周邊或表面均勻分布刺點,間距約0.5-1寸,避開大血管。

臨牀應用

  • 適應症:癰疽初起、丹毒、局部瘀腫熱痛,或熱毒蘊結之皮膚病(如纏腰火丹)。
  • 配伍思路:常配合拔罐(刺絡拔罐)增強瀉毒效果,或與艾灸同用,先贊刺後溫灸,以化散陰寒凝滯。

與其他刺法區別

  • 絡刺:專刺淺表絡脈(如井穴放血),針對經絡瘀阻。
  • 豹文刺:深刺出血,範圍較大,用於邪深病重者。
  • 贊刺則以密集淺刺為核心,側重局部氣血調暢,不必深及脈絡。

此刺法體現中醫「以通為用」的治療原則,通過外泄法引邪外出,適用於實證、熱證,然需辨明病機,方取良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