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臧達德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臧達德,清代山東諸城縣醫家,生卒年不詳,為乾隆、嘉慶年間重要中醫學術代表人物。其著作《履霜集》三卷以內科雜病治療為核心,現存版本收入裘吉生所編《珍本醫書集成》,於1936年由世界書局刊行。

在學術思想上,臧氏秉承《黃帝內經》理論框架,特別重視「陽氣為生命之本」的觀點,書中多見扶陽理論的運用。其辨證思路深受張仲景《傷寒雜病論》影響,於六經辨證體系多有發揮,尤其擅長三陰經病症的診治。

《履霜集》內容涵蓋內科諸證,包含:

  1. 外感熱病治療:發展傷寒溫病合論學說,提出「寒溫分治」的辨證要點
  2. 虛勞調理:創制多首補益方劑,注重脾腎雙補
  3. 婦科病症:載有調經、種子等專篇,重視衝任二脈的調理
  4. 老年病防治:強調「陽氣衰微」為衰老主因,善用溫補之法

臧氏用藥特色鮮明,偏好甘溫藥物如人參、黃芪,慎用苦寒之品。其自擬方劑如「補中益氣湯」加減方,體現「補土派」學術傾向。在脈診方面,書中詳載二十八脈鑑別要訣,並附臨診驗案佐證。

該著作反映清代中醫術由理論向臨床實證過渡的特點,對研究魯派醫學發展具有重要文獻價值。臧氏學說雖未形成獨立學派,但其對臟腑辨證的細化及脈證合參的診法,對後世齊魯醫家產生明顯影響。